《论语》,我读的太晚了
今年的河北中考作文题如下:
材料一:习,本义:小鸟反复地试飞,还指学过后再反复地学,使熟练。
材料二: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。
请根据材料,以你对“习”的理解和感悟,写一篇作文,字数不少于600字。
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,出自《论语》。
由此可见,《论语》在学校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。
其实在生活中说的话、做人的理念、起的名字、举例用的典故,很多都出自《论语》。只是我们自己不知道而已。
孩子最需要读论语,但不能直接读
孩子应该读一些《论语》,但不太可能完全理解《论语》,因为整部《论语》,真的是值得用一生去慢慢参透感悟的。
孩子学习《论语》可以:
有一个态度。比如对“学习”的态度。河北中考题考的那句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乐乎”,究竟该怎么理解?为什么说“学习是件快乐的事?”
学一种方法。比如学习的方法。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到底说明了“学习”和“思考”之间的什么关系?为什么“温故”才能“知新”?
知一些典故。《论语》里有那么多的成语,“三月不知肉味”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?“登堂入室”原来是用在哪里的?
懂一点道理。这其中有做人的道理:“仁者爱人”,为什么说“仁”的一大表现就是要有“同理心”,会“换位思考”?“君子”为什么不分男生和女生?为什么说“不学礼,无以立?”也有处世的道理:为什么要“身先士卒”?怎么才算“君子之争”?到底该不该“以德报怨”?
写一手文章。当然,张玮老师也不排斥应试的功利性:如果孩子真能知道那么多成语,了解那么多典故,说得出那么多道理,TA难道写不出一篇漂亮的作文吗?
用人人都听的懂的语言和逻辑,解读流传2000多年的知识和智慧。让《论语》真正做到:听得懂、学得会、用得上。
如果你想和孩子一起重温国学经典,切身感悟流传2000多年的知识和智慧,那么现在,这个机会来了——
活动福利:线下交流会
11月22日(周日)16:30-18:30,著名历史科普推广人张玮老师,将携新书《写给孩子的论语课》和大家一起聊聊《论语》,以及为什么我们还是要读一些《论语》。
还有现场抽奖环节,限量版文创产品免费拿~
【主题】
我们为什么还是要读些《论语》——《写给孩子的论语课》新书发布
【嘉宾简介】
张玮(网名馒头大师)
网名馒头大师,大众畅销读物《历史的温度》系列、《写给孩子的论语课》作者。
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科基地班。复旦中文系文学学士,新闻系新闻学硕士。
微信公众号“馒头说”创办人,2017年8月起开始出版《历史的温度》系列。先后获得亚马逊中国 “2017年度新锐作家”、2020年度“当当影响力人文社科作家”等不同奖项,作品也获得2019广东省中小学生“最喜欢阅读的十大图书”等奖项。
【时间】
11月22日(周日)16:30-18:30(16:00开始入场)
【地点】
深圳·深圳书城·罗湖城(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33号罗湖书城三楼活动区)
【活动规则】
1、现场座位有限,先到先得。
2、活动特设签书环节,如有需要,可在现场提前购买。
3、为了您和他人良好的参会体验,现场请听从工作人员安排。
4、樊登读书工作人员联系方式13316877170(小惠)
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,期待您的到来!